找到相关内容4073篇,用时8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自性中的观音

    。   我们的自性中,具足十方诸佛无量恒河沙数的性德,所以口里念观世音菩萨,心里更要至诚恳切,杂念不生,妄想不起,专一其心来念观世音菩萨。也不要有个所求,有个所贪。更不要有“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”的念头。念观世音菩萨,乃是自性的本分。   我们念到“念而念、念而念”的境界上,自性观音现前,打成一片,忘人无我。这时还有什么烦恼?还有什么无明?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5767535.html
  • 潜山县山谷寺为什么又称“三祖寺”?

    了禅学。僧璨听后,深悟“佛法”的佛理。祖遂把初祖达摩传下的衣钵传给了僧璨,是为禅宗三祖。   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发展,是和历代帝王的支持推崇分不开的。但在中国历史上,也有 4位皇帝发动过大规模...潜山县山谷寺为什么又称“三祖寺”?  潜山县山谷寺是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承传祖慧可衣钵的地方。 据史料记载,当年禅宗第二代祖师慧可承传菩提达摩的衣钵后,名声卓著。东魏孝静帝三次派人相邀,才把他从少林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3167998.html
  • 论胜义谛

    。   胜义谛是离言相。所谓相者,就是众生的边执见,如常、断、有、、有为、无为等对立的两边。执着两边是错误的,为大乘佛法所不许,佛法是讲中道的,是修证佛法者必须抛弃的,远离这些边见,即谓相。胜义谛就是离开了相的。凡是言说的有为、无为,都是语言的,观念的。概念上的有为、无为,非事实上的有为、无为。言语观念不能诠表,譬如说火不能烧嘴,想火不能烧脑,所以言论上的有为、无为是世俗谛相,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768148.html
  • 问:要以什么心态修习禅定?

    就是平常心,所得的心,不放逸的心,没有分别的心,不执著的心,所住的心等等。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,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,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,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。也就是慈悲和智慧,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,内在的清净柔软,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。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心气,心与气是一体的两面,只有不执著的智慧,气脉才会真正的开展,反之太执著气的人,会落人现象界的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3378152.html
  • 问:佛家的“唯识学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之根本,故论称唯识,或经义通因果2。 论说唯在因,但称唯识。识为了别义,在因位中,识用强故,说识为唯,其义。《二十论》云: 心意识,了名之差别。 经中多称唯心,论中多称唯识。识与心同是一体,...真如,识自相故,识相应故,所变故,三分位故,四实性故,如是诸法皆不离识,总立识名。唯言但遮愚夫所执,定离诸识实有色等1。 “识”之一词,包含八识心王、五十一心所、十一种色法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4678164.html
  • 十玄缘起门

      十玄缘起门   此十玄门,为能答事事无碍缘起一体的深奥莫测之理故。为弘扬佛法无尽法界缘起,融通自在,其述于后:   1,同时具足相应门   乃是说明缘起诸法,一时具足圆满而彼此又互相照应。   2,广狭自在无碍门   此即阐述大中容小,小中容大,广可入狭,狭亦入广之无碍法门。   3,一多相应不同门   此叙范围大小可互容,而不失原位的理体。相有别而理。   4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186984.html
  • 台湾佛光山心保法师一行参访湖北武汉归元禅寺

    着一段历史典故,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,娓娓道来,遐思弥古,荡扬胸怀。 由于心保法师一行还要在当天赶往宝通禅寺,临别时心保法师还为武汉归元禅寺题写了“归元”,为武汉归...

    法师|武汉|禅寺|佛教|台湾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5002325487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文集(7)

      后、广字空般若门。须菩提常乐说空,常以空门利益众生。是故赞字义已,复广字空。是门有:曰边际,曰远离。  边际何耶?初、以十二事广人空;次、以观法不生不二,广法空。初、十二事者:一者、有情及法,所有空,远离自性,处;是故三际菩萨,所有不可得。二者、一切法性空,三际不可得,说如虚空,是故法边际,菩萨边际。三者、法非法;法非法性空;空中法非法,所有不可得,是故即法、离法、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244215.html
  • 关于密乘四加行的开示

    观想三千大千世界中最完美的东西来供养。没有曼达盘,结个手印也可以观想供养。   4、上师相应法——把上师看作与佛别,甚至比佛还重要。因为我们没有成就之前见不到内在的佛,而只能见到觉悟者——上师。上师的觉悟就是佛的觉悟。上师的心是佛、语是法、身是僧。你如果把上师当作普通人,那就无法领受真正的加持,就不会重视上师所传的殊胜的法要,障碍自己开悟的道路。而你如果真正把上师看作与佛,那你念...

  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

    |四加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138024658.html
  • 一行三昧

    不思议,佛法等分别,皆乘一如成最正觉,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,如是入一行三昧者,尽知恒沙诸佛法界差别相。’   此外,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卷五七五(大正7·972a)︰‘此三摩地以法界相而为庄严,...与众生身平等,即名一行三昧。’所说皆同。   然《大品般若经》卷五〈问乘品〉认为一庄严三昧(同经卷三〈相行品〉作一相三昧)与一行三昧有所不同,其文云(大正8·252c)︰‘云何名一庄严三昧?住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460600.html